把握机遇 迎接核电事业的春天 |
||
来源:发布时间: 2009年09月28日 | ||
(庆祝中国核保险共同体成立10周年系列文章之四) 一、世界核电发展现状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已经在很多国家被证明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从1956年第一座商用反应堆投入使用至今,核能发电在全世 界31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截至2009年7月,全世界共有436座商业反应堆在运行,装机容量37000万千瓦,发电量约占全世界发电量的 15%。在建反应堆53座,预计装机容量4700万千瓦。迄今为止全世界民用反应堆已经累积了超过10000堆年的运行经验。 50年来核电的发展经历的许多起伏,自从1979年三哩岛事故和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后,核电经历了残酷的寒冬,大多数拥有 核电的国家20余年都没有新建核电站,部分国家如意大利则对其国内所有的核电站进行了关闭。痛定思痛,核能安全性倍受重视,通过对设计的改进,核电站的安 全性水平大大提高,已经不会再发生切尔诺贝利那样严重的事故了。 随着环境问题和温室气体问题日渐突出,核能作为清洁能源重新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内。核电厂不释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飘尘等等空 气污染物,核能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仅为煤电的1/40, 因此发展核电,减少化石能源燃烧被视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的重要举措。很多已经拥有核电的西方发达国家都纷纷将核电纳入考虑范围,以达到其二氧化 碳排放指标,而发展中国家更是对核电跃跃欲试,寄期望于由发展核电带来电力供应和经济水平的双料增长。而这一轮全球化的核电复苏,领军人物正是中国。 二、中国现有核电简介 我国核电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核电站设计工作。1985年第一座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秦山一期300MW核电站破 土动工,1991年成功并网发电。秦山核电站的建成发电,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实现了零的突破。秦山核电站的建成,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 个新台阶,使我国成为继美、英、法、前苏联、加拿大、瑞典之后世界上第7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 继 秦山一期核电站之后,我国又先后引进了法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的反应堆技术,建成了完全商业运行的大亚湾、岭澳一期、秦山二期、秦山三期和田湾一期核电站, 中国的核保险事业也随着这批商业核电站的建成而起步和发展。从大亚湾核电站开始的商业核电站均从初装料开始即投保了核物质损失险和核第三者责任险。 三、中国核电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从2005年起,我国核电建设开始进入适度发展的阶段。2007年10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5-2020年)》,制定了核电加速发展的战略方针,计划在2020年达到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即在2020年建成40 座百万千瓦级的反应堆,投资总额将达到4500亿人民币。发展核电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电力增长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有利于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促进技术创新, 对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工艺、材料和加工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让人们意识到不能对煤炭发电过度依赖,在世界经济形势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国家发布了拉动内需的计划,大 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诸多核电项目加速上马。1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均表达了发展核电的意愿,初步规划厂址超过50处。除原有核电业主企业中国核工业集 团公司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外,常规发电市场的巨头中电投、大唐和华能也纷纷涉足核电发展领域,为核电事业注入了新的力量。原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孙勤也透 露,核电发展规划将很有可能调整到2020年装机容量7000万千瓦,在建2600万千瓦,发电份额争取达到总发电量的5%,核电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截至2009年8月15日,我国共有17个新建反应堆正式开工建设,占全球新建反应堆数量的32%。 我国新建核电站采用统一的压水堆技术路线,主要堆型是自主设计的二代加堆型CPR1000和引进的三代堆型AP1000,还有少量的其他堆型。 CPR1000堆型源自成熟的M310,即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采用的堆型。这种堆型技术成熟,在法国、南非和中国有着上百堆年的运行经验,安全性和经济性 都较好,是现阶段我国沿海厂址百万千瓦二代加堆型的首选。 随 着我国核电发展的蓬勃态势,核电站选址不仅仅局限在沿海,更深入了内陆省份。由于核电站对于冷却水的依赖性,内陆核电站要选择大型湖泊或者河流沿岸,而微 量的放射性液态流出物也会排入水体中,这就对内陆核电站的安全性、排放水平和设计裕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代反应堆的技术设计规格很难满 足内陆核电厂址的需要,必须考虑安全性更高的第三代反应堆。我国选用的第三代反应堆主力堆型是美国西屋公司设计的AP1000。AP1000相 对于之前的反应堆是一种革命性的设计理念,是“减法”的设计思路,通过简化系统、非能动技术和模块化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引进三代堆型不仅是为了满足我国 现阶段核电建设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对世界先进核电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造,通过自主创新,打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品牌先进 大型压水堆。 其他反应堆类型还有俄罗斯的VVER1000,我国自主设计的CNP600,以及同样是我国自主设计的、具有第四代反应堆特征的高温气冷堆等等。 四、中国核共体可以为中国核电提供安全的保障 随着我国核电布局的实施,众多新电站陆续开始建设施工,并将逐渐进入核运营期保险保障范围之内,这就要求中国核共体为客户提供充分全面的保险保障和支持。 1、充足的承保能力。中国核共体目前为客户提供了最高达16亿美元的核物质损失险保单,通过业务自留和全球分散,将国内和全球最优秀的保险、再保险公司提供的承保能力集中起来,为核风险的潜在巨灾损失提供了可靠保障; 2、新堆型对保险标的风险的影响。 我国新建核电站的堆型种类较多,主要是第二代反应堆CPR1000和第三代反应堆AP1000,另外还有少量的CNP600、 EPR,VVER1000,高温气冷堆等堆型。CPR1000堆型源自成熟的法国第二代反应堆堆型,核共体体系对这种堆型有着上百堆年的承保历史,承保和 风险控制经验比较成熟。 而AP1000这种全新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则对保险人提出了全新的挑战。AP1000作为革新型的反应堆,其特殊的设计理念多是首次 应用于商业反应堆,并且我国的三门核电站是AP1000全世界首堆建造,没有任何的施工运行经验和保险经验可以借鉴,“摸着石头过河”,国际核保险市场也 对AP1000心存疑虑。中国核共体执行机构利用各种场合和方式,一方面努力钻研AP1000的结构和特点,听取各方面专家意见,力争对这种新的保险标的 风险情况有全面和可观的认识;另一方面向国际核共体市场介绍AP1000的技术特点和工程进展,努力打消境外核共体对中国首堆的疑虑,努力为AP1000 争取良好的国际再保险支持,为了在不久的将来AP1000能够平稳顺利的得到核保险的保障。 3、内陆厂址对保险标的的影响 虽然全球约有50%的 核电站建设在内陆地区,但是在中国还未曾有过内陆核电站厂址,这对从设计、施工、运行、监管到保险的整个中国核电体系都是崭新的领域。中国是一个人口大 国,尤其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度大,而内陆厂址的大气弥散和液态放射性流出物排放要特别受到关注。与此相适应的,核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障中就要格 外注意核电站对周围居民和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中国核共体承保的境外核电站标的中有很多都是内陆核电站,通过这些分入业务的承保,对内陆核电站承保积累了 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分析识别境内内陆核电站的风险特点是非常宝贵的。 4、全周期、多险种的保障 中 国核共体不仅可以为核电站提供运营期的核保险保障,还可以为建设期核电站提供建安工保险,为退役的核电站提供退役期的核保险。从核燃料循环角度而言,可以 为燃料元件从制造、运输到后处理过程提供全程的保障和服务。随着中国核电建设的步伐,核燃料的需求和乏燃料的处理需求也在逐步提高,势必会提高对核保险尤 其是核第三者责任险的需求。中国核共体积极应对,为各种新的保险需求量身定做保单与服务,充分体现了其专业而强大的保障能力。 安 全是核电的生命线,也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国已经运行的核电站保持了良好的安全运行记录;新建核电站从选址、设计到建造 运行经过了严格的评审和监督,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核共体将一如既往的为中国核电事业提供国际化的专业保障和服务,肩负着为核电发展保驾护航 的重要使命,和中国的核电业一起共同迎接核电的春天! □中国核保险共同体执行机构 |
||
|
||
【关闭】 | ||
|
||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