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仁江: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保险大有可为

来源:发布时间: 2022年06月10日

  货运物流连接百姓生活和企业生产,关系社会民生和经济发展。近期,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关于金融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全力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保险业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做好疫情防控、物流保通保畅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银保监会要求,加大产品供给,提升服务水平,做好保障支持,服务国家大局。

  保物流,保险作用大

  当前形势下货运物流保通保畅事关经济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近一段时间来,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确保货运物流畅通,不仅是打赢新一轮疫情防控大仗硬仗、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4月,《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发布,当月,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召开,部署了重要举措。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就是保防疫、保民生、保经济,事关发展大局,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其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提供有力有效支持。

  货运物流风险无处不在,保险作用不可或缺

  货运物流中间环节多、涉及面广,而且一般情况下运输距离长、时间性强,情况复杂多变,因此面临的风险比较多、比较大。一是自然灾害造成的货物运输风险。二是意外事故造成的货物运输风险。三是因交通事故、运输和装卸人员操作不当等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风险。四是从货运物流企业的角度,可能存在因延时发货、送达,仓储存放不当,运输配送物品错误,不能正常履约等风险。

  鉴于货运物流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货运物流企业除了自身要加强管理外,积极进行风险转移尤为必要和重要,而保险是转移风险的绝佳途径。现代商业保险最早由海上保险发展起来,而海上保险源于海上运输的共同海损分摊制度和海上借贷。可见,保险作为对灾害事故损失进行分摊的一种经济保障制度和手段,对于转移货运物流风险,保障货运物流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保险保障货运物流,是服务国家战略和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体现

  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中起着先导作用。充分发挥保险风险保障作用,全力以赴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就是保障国民经济循环、保障社会民生,是保险业服务国家战略的举措。

  强化保险保障

  保货物运输,助力货运物流安全送达

  货物运输保险为运输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货物损失提供保障。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货物运输保险在险种布局、覆盖面和保障等方面已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但相较于货运物流和财产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货物运输保险在供需结构、渗透率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当前形势下,要积极发展货物运输保险,加大产品供给,提升发展水平。一是进一步细化和创新险种,强化货运物流保险保障。围绕货运、物流、供应链场景,挖掘不同环节、不同用户的风险保障需求;针对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与联运、长途与短途运输、货代与零担、专线等不同运输渠道和运输方式,设计开发定制化承保方案。二是针对疫情的影响,开发专门险种,拓展承保范围。例如,有的保险公司推出了“物流防疫保”组合保险、“无害化处理附加险”,保障货物因新冠病毒污染被销毁、货物因外包装含有新型冠状病毒而被相关部门采取无害化处理造成的损失,为疫情下货物运输提供保障支持。三是发挥再保险作用,加强再保和直保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物流和进口货物提供风险保障。例如中再产险与直保公司合作,承保了中欧(亚)班列货运风险;支持直保公司开展冷链货物新冠损失保险业务,保障对检测阳性的进口冷链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所发生的损失,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进口货物的安全可靠做好保障。

  保人员安全,兜底从业人员基本保障

  货运物流的背后是上千万名货车司机、快递人员的辛苦劳作。货车司机和快递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危险性高,同时自身对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弱,其风险保障不断引起关注,尤其是疫情下进一步得到重视,市场上相关的保险产品也日渐增多,但整体保障程度依然相对较低。因此,要针对货车司机、快递人员等特殊岗位工作人群特点,提供更多的保险产品。

  一是保险行业要加强数据合作,提升定价精准性,提供更具性价比产品。货车司机、快递人员等因其职业风险较高,出险率也较高。近年来货运物流人员数量增长迅速,但保险行业缺乏风险数据和赔付数据,难以依据大数法则进行精准定价。如果定价太高,就没人愿意投保;如果定价太低,保险公司就会面临亏损风险。保险公司要与行业机构、货运物流平台、承运企业、相关科技公司等加强合作,打通壁垒,加强数据采集、共享和整合,进行精准定价,开发出更符合货运物流人员风险特点、性价比高的普惠保障产品。

  二是保险公司可与用工平台携手合作,提供专属化的商业保险方案。比如,有的保险公司与物流快递企业合作,根据物流行业用工特性和一线快递员工作场景定制开发出以意外险为主的多种保险,涵盖意外身故、伤残、医疗、住院津贴、猝死等多重保障。

  三是保险公司可根据货运物流人员不同职业特性、不同岗位特点,创新开发特定保险方案。比如,有的保险公司针对货车司机、快递员劳动时间不确定的特点,提供按日投保的意外保险方案,其中中再产险与客户公司合作,在疫情期间针对物流快递公司推出了团体意外险扩展新冠保障计划,为物流从业人员疫情期间在岗上班提供意外保障。

  保企业运营,支持物流运输企业纾困

  受国内外经济和疫情影响,货运物流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尤其是数量众多的中小物流企业面临经营亏损、资金缺乏的困境,急需得到纾困解难。中央和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纾困政策举措,支持货运物流企业发展。保险行业要积极发挥保险“减震器”作用,提供保险保障和资金融通支持,帮助货运物流企业渡过难关。

  一是围绕疫情期间的保障需求开发保险,帮助缓解货运物流企业后顾之忧。积极发展承运人责任保险、雇主责任险、物流责任险等责任保险及营业中断险,扩大风险保障覆盖面,支持货运物流企业稳定经营。针对疫情风险,开发复工复产保险、疫情防护保险、抗疫综合保险等创新险种,为货运物流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二是多方合作,为货运物流企业融资提供支持。由于缺乏可抵押资产、融资渠道少、自身经营能力不足等原因,中小货运物流企业面临融资困境。保险公司可在政府的支持下,与政府、银行、货运物流行业组织等一起合作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通过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等为货运物流企业融资提供增信和保障。另外,还可以通过保单贷款方式为货运物流企业提供周转应急资金支持。

  三是运用保险资金优势,支持货运物流行业发展。保险资金具有可投资规模大、久期长等特点,可通过直接投资或设立物流产业基金等形式,支持物流体系、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让货运物流的保险保障更有温度

  提供灵活定制的保险方案,让保障更充足

  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保险业既要根据疫情情况、货运物流的行业特点、从业人员职业特点等加大普惠性保险产品供给,同时也要提供“量身定制”而又灵活方便的保险服务。一方面可在传统的责任保险、意外保险、健康保险等险种基础上扩展疫情相关责任,另一方面也可提供专门针对疫情导致的身故、残疾、住院治疗及隔离误工的保险方案。目前,有的保险公司通过附加赠送或直接免费的方式为快递人员提供疫情专项健康服务和保障,有的把针对货运司机的疫情健康保障延伸至其家人,支持解决货运物流人员后顾之忧。

  开辟绿色通道,提升理赔时效

  疫情期间,货运物流承担着保供重要任务,保险业应在理赔服务方面加大支持,与警方加强联动,简化处理程序,就地查勘定损,加快维修和结算,提升理赔效率。在这方面,许多保险公司积极行动,纷纷开理赔绿色通道,通过线上快处、减免单证、视频查勘、垫付医药费等方式,展现保险的速度。

  加大科技赋能,开展线上化服务

  科技与保险的融合不断深化,在疫情下支持保障货运物流畅通,要充分发挥科技赋能作用,加强风险管理,提升服务水平。通过物联监控设备和监测系统,对承保货运物流车辆关键行驶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对车辆问题和货运司机不当驾驶行为进行预警,可帮助货运物流企业和人员化解风险,减少事故发生率。另外,要深化保险业务流程和服务的数字化建设,简化手续,实现投保、续保、理赔、客户服务等线上化快速办理,推行电子单证,提高服务便捷性。

  升级服务内容,提供更多暖心服务

  疫情特殊时期,保险服务不仅要提升速度,也要体现温度。可通过快速办理货运物流车辆车险保单停驶复驶服务,对涉疫保单和案件优先快速处理,在抗疫运输车辆集中通行场点提供快检快修服务、赠送防疫物资,为滞留在路上的货车司机提供车辆搭电、应急物资等方式,充分展现保险的温暖。

  着眼货运物流保险长期发展,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案

  在当前,面对疫情,保险业要加大产品供给,提升保险覆盖率,优化升级保险服务,助力保供保畅。看未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货运物流保险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保险业也要积极进行前瞻性布局。

  一是推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深度应用。风险管理是货运物流保险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目前越来越多保险公司通过安装物联监控设备以减少出险率,但总体看技术应用深度、广度都不够。未来保险公司和货运物流企业应加强合作,深度应用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货物、车辆、运输全程进行适时监测,基于大数据分析,将货运物流的风险数据化、可视化,从而实现风险减量和反欺诈管理。

  二是布局新能源货车的保险发展。近几年来,我国新能源车发展迅速,电动领域的技术和产品日趋成熟,而且随着电动化发展的深入,换电、氢燃料等新概念新技术也得到了突破。新能源货车虽然没有新能源乘用车发展和普及快,但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和电商物流的推动,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新能源物流车发展迅猛。新能源货车的主要风险点与传统货车差别巨大,主要存在于电池系统、电子系统、智能驾驶系统等方面,未来随着氢能源货车的应用,还面临氢动力及相关系统的风险,另外,新能源货车的广泛应用也会带来货运物流相关风险责任的变化。鉴于新能源货车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其风险特殊性,保险业应加强数据积累和对新能源技术的研究,搭建精准定价模型,研发推广专属保险产品,提升定损理赔水平,为新能源时代的货运物流做好保障支持。

  三是做好无人驾驶技术的保险准备。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和人力成本的上涨,无人物流正成为货运物流发展的大趋势。无人物流涵盖无人仓储、无人机、无人重卡、无人轻型货车、无人配送车、无人配送站点、无人快递柜等场景,众多物流企业、科技公司、汽车厂商积极布局无人物流,研发无人驾驶技术。无人驾驶带来的风险性质、风险责任都与有人驾驶有本质差异,将对相关保险业务带来挑战。保险业应把握趋势,积极研究无人驾驶可能带来的各方面影响,探讨相关的保险创新,为无人物流做好保险准备。

  (作者系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中国保险家》微信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