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数字鸿沟”,保障老年人金融消费权益

来源:发布时间: 2021年03月15日浏览次数:

微信图片_20210317110747_副本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飞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广泛参与各类金融活动,成为重要的金融消费者。然而,由于金融产品及相关金融服务对消费者的专业知识、风险意识、辨析能力等要求较高,加大对老年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开展面向老年群体的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尤为重要,近年来,老年群体金融消费权益保障得到监管机构、金融行业和全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老年金融消费者保护和金融服务政策吧。

  加快建立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金融消费方面的要求包括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费,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提升网络消费便利化水平;保障信息安全,规范智能化产品和服务中的个人信息收集、使用等活动,切实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化产品、享受智能化服务等。

  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可得性和满意度

  人民银行提出从三个方面——现金管理、支付服务、普惠金融来采取措施,推动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问题,切实提升老年人日常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一是在现金管理方面,针对现在出现的歧视、排斥使用现金等情况,全面开展拒收现金集中整治和长效机制建设工作。二是在支付服务方面,指导市场机构从界面、操作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支付产品的便利性、便捷化程度,加强对老年人移动支付的知识宣传、教育、普及推广。三是在普惠金融方面,人民银行将指导金融机构,聚焦老年人日常高频金融场景,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贴合老年人需要的“适老”金融服务。

  老年消费者选购理财产品进行充分评估

  为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健康发展,依法保护投资者特别是高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8年第6号)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对超过65岁的投资者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时,应当充分考虑投资者年龄、相关投资经验等因素。”

  “有温度的金融服务,护航幸福晚年。”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老年人金融消费者有更多的 “适老”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可以选择,合法权益也能够得到更强有力的保障,共同培育良好金融消费生态环境,让老年群体更加平等、便捷地享有金融基础服务。

来源:整理自中国政府网

关闭

Copyright © 2008 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京ICP备090688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