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屏幕共享是什么
在手机上,“屏幕共享”约等于“录屏”功能。
这一功能会把手机屏幕上显示的全部内容都记录下来,但和屏幕录制的区别在于,“屏幕共享”是实时进行的。开启共享时,对方能同步看到你的手机屏幕和所有的操作情况。能看到的内容包括且不限于弹窗显示的手机短信、QQ或微信消息,甚至是在屏幕上打出的支付密码!
屏幕共享本质上是一个便于交互的功能,但我们必须警惕,骗子已经开始利用其作为媒介而实施诈骗。近年来,已有大量受害者失足掉入诈骗陷阱,其中,年轻人和老年人人群尤为突出,稍有不慎,“屏幕共享”也能酿成恶果。
二、诈骗套路深深藏
利用“屏幕共享”骗取钱财一般分三步:
第一步:通过QQ、腾讯会议等程序自带的屏幕分享功能,骗子就能够实时监控受骗者手机的所有操作。此时,骗子会先编造理由,又以指引操作为借口,忽悠受骗者下载或打开某APP并开启屏幕分享功能。
第二步:骗子套出当事人的银行卡号,随后登录网上银行进行转账操作。即使其不知道密码,可是某些网银有“忘记密码”的选项,一旦点击,就会把验证码发送到绑定的手机号码,而骗子会实时监控即将收到的短信验证码。
第三步:通过屏幕,骗子截获短信验证码数字,迅速完成转账。等到受害人事后反应过来,损失早已发生。更有甚者,直接被对方诱导贷款并转账,最后形成损失了方如梦初醒,为时晚矣!
三、骗子话术必须防
首先,骗子会想方设法引诱当事人使用有屏幕共享的APP,例如:
“您之前申请的贷款可以提额/延期,请联系我们‘客服’QQ账号进行下一步事宜。”
“您网购的商品被查出是伪劣品,平台现补您三倍赔偿金。因涉及消费者众多,请进入腾讯会议详谈。”
之后,骗子通过编造谎言欺骗或使用话语威胁当事人,利用其恐慌不安的心理,诱导开启屏幕共享以“帮忙操作”,例如:
“您好,这边查到您支付宝里某某服务打开了,如果不马上关闭会利滚利计息/会有罚款。”
“如果您不会操作,您可以点击屏幕共享,我可以帮您快速关掉的,咱抓紧时间。”
骗子通过屏幕共享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并挪用实施转账、贷款等,最后留下推脱之词,让受害人依然蒙在鼓里,例如:
“明天会有短信通知具体情况,我们客服就跟进到这里。您等候消息就可以了。”
注意,骗子套话的关键点就在于共享屏幕,这也是个人信息被盗用的“转折点”。某些软件在开启或取消服务时有时会要求个人信息验证,可当事人此时往往会忘记自己已经开启屏幕共享,也暂时没反应过来后果,这就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四、诈骗现状敲警钟
经统计,利用屏幕分享功能实施诈骗的案情频频发生!不仅仅是贷款诈骗、假扮客服这两方面,近年的诈骗案件中,在冒充公检法、注销校园贷、“杀猪盘”等许多类型中,屏幕共享功能正在被骗子猖狂使用。
此外,由于这一骗术的特殊性,受害人在APP验证身份时,其大量个人信息被盗。除了其已有资产受损,甚至出现当事人在许多贷款平台“被贷款”,受害者因此背上了大量债务,受到极大损失。
五、防范提醒要记牢
- 注意社交软件使用,警惕打着“客服”“对接”等旗号的陌生账号。
- 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包括银行卡号、密码和手机短信验证码。
- 不要随意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分享功能,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 如若受骗,立即拨打110报警求助。不要再与骗子纠缠,及时止损。
总之,诈骗套路层出不穷、环环相扣,离我们并不遥远。如今年轻人超前消费行为常见,易在贷款方面“马失前蹄”;老年人则易被骗子话语恐吓,担心自己连累家庭。因此,在提高个人警惕的同时,也要注意甄别电话和短信的真伪,特别是“一老一少”人群,遇到不了解不熟悉的事物时,要及时寻求专业答复。看到“转钱”等字眼时多留个心眼儿,切莫因盲目而受骗上当!